行業雜談
人物專題片背景音樂的運用
添加時間:2016-01-11 點擊量:734
一部好的人物專題片,要濃縮主人公一生的經歷、思想、觀點和理念,因而難免枯燥。要讓觀眾能坐得住、看得進,就必須在片子的結構、表現手法、思想內容上下足工夫。其中,巧妙地運用背景音樂常能發揮特殊的魅力和作用。背景音樂不僅可以作為背景語言給專題片的基調作鋪墊,充分展現各種環境下人物的情感沖突和心理變化,還可以對專題片中的細節進行深入的渲染,對段落的含義和全片的主題加以烘托。因此,在人物專題片制作中,增強音樂應用意識,并靈活運用音樂,能收到提高片子制作水準的效果,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。音樂的選擇
背景音樂的選擇決定了視聽效果的好壞,對專題片質量有著重要影響。就人物專題片來說,音樂選擇同樣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工作。不同類型的人物專題片選擇的音樂也可能大相徑庭。因此,我們只有站在創作者的角度來確定專題片音樂的基調,從人物專題片的主題內容、節奏、情感上找到與專題片表現形式相適應的音樂內容,才能使專題片中的音樂不至于游離于專題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外。
首先,音樂應服務于主題內容和思想的表達,這是選擇音樂的基本原則。無論是畫面還是聲音,它們的運用都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內容。當音樂不能表達主題內容時,音樂的運用也就失去了意義。在畫面寫實的基礎上,加上音樂的渲染,能使主題內容和思想得到充分的體現。例如在《毛澤東》中使用的《東方紅》、《南泥灣》,在《鄧小平》中使用的《春天的故事》等。
其次,音樂應與專題片的節奏相一致。專題片的節奏往往取決于鏡頭的長短、轉換、跳動、組接以及聲音的韻律、色彩的變化、拍攝特技的運用等等。音樂的節奏應與專題片的總體節奏相符,不能破壞片子整體上和諧的美感。
***后,音樂應服務于情感表達的需要。人物專題片中的音樂是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。片中運用的音樂一定要是“情”之所發,只有這樣片子才自然和諧。例如當畫面是風和日麗時,用清新明朗的音樂來描述;當畫面是喜慶氣氛時,用激昂、歡快的音樂來烘托;而當畫面是悲哀氣氛時,則要用緩慢低沉的音樂來渲染。
音樂與畫面的配合
音樂與畫面是兩種藝術,前者是聽,后者是看。而電視藝術則把二者綜合起來,形成視聽藝術。在人物專題片中,人物敘事性的圖像是***重要的視覺要素,是專題片所要表現的基本內容。而音樂是抽象的,其表現性和象征性是非常豐富的,它對人物專題片中的事件、景色及人物的喜怒哀樂都能進行表達。筆者這里所說的音樂與畫面的配合主要指音樂和畫面在情緒、氣氛、內容、長度和節奏上的一致,用音樂來深化畫面的感染力和影響力,這種手法是人物專題片音樂編輯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法。
人物專題片要體現人物的事跡或風貌,常常使用大段的畫面對人物或者對事物的發展進行說明和敘述。我們可以在敘述告一段落之后,適時地編配一段富有情感、與畫面主題協調一致的音樂,這樣更能突出主題,增強專題片的感染力。例如在人物專題片《郭永懷——永遠的懷念》中,記錄了20 世紀************的空氣動力學家、世界******的科學家、“兩彈一星”的功勛專家郭永懷的人生經歷。在片中敘述人類的飛行之夢時,畫面是黃昏中小朋友們向著天空扔出紙飛機的情景,緊接著是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情景,此時配的背景音樂舒緩恢弘,讓人身臨其境地沉浸在人類的飛行夢想中。
音樂應以畫面為載體,不是憑空造出來的,而是根據畫面內容推出來的,采用什么背景音樂是由畫面意境決定的。所以,我們也可以用圖像引導出音樂,進一步表達畫面的內容。例如在人物專題片《鄧小平》中,畫面內容是鄧小平同志南巡,表現的是小平同志的講話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,此時推出的背景音樂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《春天的故事》,音樂配合畫面,完全融合在一起,從而更大地加強了畫面的敘事功能,并拉近了人物和觀眾的距離,給人以親切之感。
音樂與人聲的融合
人聲,主要由同期采訪、解說和環境中人的聲音組成。一般來說,用第三人稱解說應用得***為廣泛。人物專題片中的解說詞比起圖像、音樂來更具“說白”和“穿透性”。比如當涉及人物生平或面對具有多義性的畫面時,單獨用音樂無法******地表達思想觀念,就需要解說詞與畫面配合來表述畫面信息。
解說詞與圖像的配合比音樂與圖像的配合更為嚴謹。圖像要求解說詞準確地敘述畫面內容,因此, 解說詞以它文學的描述性和透徹的理論性增加了圖像的信息量, 在表述內容的同時已經為音樂創造了一個情感氛圍。解說詞所傳達的語言甚至語氣比起圖像來更為直接, 因為有時圖像并不能明確地進行說明,解說詞卻可以直接抒發感情、闡述道理。這樣就產生了音樂、語言兩種聲音元素在專題片中的配合問題, 這兩者的有機配合是非常重要的。
一般情況下, 解說詞與音樂二者之間的音量比約為2∶1或3∶1, 它們的情緒是一致的。******的解說詞深邃、優雅、含蓄, 它會給觀眾帶來極大的震撼,而音樂則可以為解說詞的展開提供更豐富的想象空間。通常我們都是以圖像—音樂—解說的順序開始的。音樂先出現, 為解說詞的進入進行情緒的鋪墊。音樂的旋律、氣氛與解說詞的配合要依托解說詞的情緒, 有時還可以在不同內容的畫面間延續。音樂隨著解說詞的感情起伏而變化, 有時還要為解說詞留有空間,如同繪畫中的“留白”一樣,處理得當,專題片的表現將更加流暢、自然。例如在人物專題片《郭永懷——永遠的懷念》中,當回憶郭永懷和夫人在康奈爾大學的一段平靜幸福的時光時,用的就是這種處理手法——畫面表現的是康奈爾大學所在城市的美麗景色,此時鋪墊一段平靜舒緩的鋼琴背景音樂,再開始解說這城市的名字——綺色佳,一個美麗的城市,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到當時郭永懷和夫人平靜幸福的生活。
另外, 音樂在節奏上更能反映整個專題片的動態, 可以把解說詞的張弛控制在音樂節奏的變化之中。同時, 音樂在專題片中的情緒表達, 往往是蘊藏在畫面與解說之中的, 而當解說詞不能傳情達意時,音樂卻能發揮出特殊作用??梢哉f, 在專題片中配好一段音樂, 其表意效果有時勝過大量的畫面語言與文字解說??傊?,背景音樂作為人物專題片中常見的元素,應與畫面、解說等元素渾然一體,交相輝映。
上一篇:暫無
下一篇:九韻文化優酷官方網站正式上線